首页

sm白视频在线观看

时间:2024-05-04 10:43:54 作者:中新教育|上海探索打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 体验创造之美 浏览量:73545

  中新社青海玉树8月21日电(肖玉笛)“同饮一江水 光影耀澜湄”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21日在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正式启动。当天来自澜沧江-湄公河流域国家的6名代表以“澜湄合作:挑战、机遇与交流”为主题,展开澜湄国家青年对话。

  本次对话主要围绕澜湄六国青年面临的机会与挑战、如何促进流域人文交流两个话题展开。来自中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老挝、泰国和缅甸的6名青年代表分别就这两个话题发言并展开讨论。

2023年8月21日上午,来自澜沧江-湄公河流域国家的6名代表以“澜湄合作:挑战、机遇与交流”为主题,在青海省玉树市展开澜湄国家青年对话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澜沧江-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,流经越南、柬埔寨等东南亚五国,既是联系澜湄六国的天然纽带,也是流域民众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。千百年来,澜湄六国因水结缘,拥有相亲相近的传统文化和密不可分的人文联系。

  2016年,澜湄合作机制应运而生。在这7年里,流域六国不断开展青年人才合作交流,取得了丰富的成果。

图为来自越南的阮光雄发言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来自越南的阮光雄说:“澜湄六国山同脉、水同源、人相亲、地相连。得益于中国的周边外交和‘一带一路’倡议,流域六国在各个领域来往日益频繁。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,青年人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存。”

图为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老挝青年苏朋发言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谈及澜湄合作机制为各国青年带来的机遇,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老挝青年苏朋认为,中老铁路的开通给老挝各行各业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,“这是老挝青年的黄金时代”。

图为来自缅甸的艾可安发言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来自缅甸的艾可安表示,六国青年未来可依赖政府间设立的留学项目、文化交流项目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,并拓展就业渠道。2019年在复旦大学成立的澜沧江-湄公河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就为六国青年提供了许多机会。与此同时,世界科技发展迅速,青年人也面临更多挑战,需要加强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学习。

图为柬埔寨女孩孟塔娜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柬埔寨女孩孟塔娜认为自己就是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受益者,她曾获澜湄奖学金,如今在位于云南省的大理大学读研。

中国青年李大武表示,青年身为社会的生力军,需以自身为纽带,为全社会展开明亮的对话。 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对于澜湄六国青年在促进流域人文交流中应如何作为这一话题,中国青年李大武用“传播”和“进入”两个关键词进行概括。他说,青年身为社会的生力军,需以自身为纽带,为全社会展开明亮的对话。李大武认为,青年人应该进入脚下的平凡生活,像澜沧江-湄公河一样,流淌在广袤的地域之上,在不懈前行中感受真实世界的脉动。

图为来自泰国的李娟发言。中新社记者 马铭言 摄

  来自泰国的李娟表示,青年要促进流域人文交流,首先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,学习他国的语言、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传统,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。

  阮光雄从留学生身份这一角度,谈对人文交流的理解。他说,自己首先是求学者,其次是人文交流的桥梁,既要走出去,给世界朋友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历史,也要引进来,把自己在中国真实的所见所闻讲给身边的人听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多国青年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年轻人应该多利用社交媒体,主动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,加强不同国家青年之间的交流和联系,增强对彼此的理解。

 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由中国新闻社指导,青海省外事办公室、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、中共玉树州委、玉树州人民政府、中新视频、中新社青海分社主办。(完)

【编辑:李霈韵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交部发言人就菲律宾向仁爱礁运补答记者问

特鲁多与阿塔尔就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应对气候变化、绿色经济转型、能源安全和关键矿产开发、加强法语文化建设、经贸及科研创新合作等议题进行了讨论。

“南蟹北养” 来看黄河边的大闸蟹

在第七师130团等团场,中新建电力集团400兆瓦背压供热项目现场桩基声阵阵,施工人员铆足精神,变冻土为“动土”,开足马力提速施工进程。

菲律宾对中国黄岩岛主权声索,一场从无到有的闹剧

因此,微短剧更容易变成“诱导消费”的一锤子买卖和流量生意。在很多消费投诉平台,用户对微短剧的投诉包括了没有退款渠道、虚假宣传等,也正是因此。

【同心圆·“海”纳百声】关于宗教活动场所文物保护与利用,委员们这样说→

1996年,武功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,2005年获批准命名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,2020年成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候选地之一,2023年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估检查。3月27日,江西武功山地质公园荣获“世界地质公园”称号,摘下这一世界级“金字名片”。

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

“过去,一说蔬菜,就是萝卜和土豆。”老村支书边巴顿珠回忆。近年来,为做大做强果蔬产业,村集体创办了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。如今,10余种果蔬从大棚里源源不断走向市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